金臺論策:“馬拉松+”如何更好實現多元業態融合發展?
——“中國馬拉松,何以高質量”系列訪談之三
今年以來,以馬拉松為代表的國內路跑賽事快速回暖,僅中國馬拉松信息平臺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已舉辦各類路跑賽事活動500余場,各地賽事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
那么,一場高品質路跑賽事應該什么樣?圍繞相關問題,人民網研究院近日推出“金臺論策”系列視頻訪談“中國馬拉松,何以高質量” 第三場,主題為“推動路跑賽事融合發展,我們有優勢”,邀請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廈門文廣體育有限公司總經理花云、無錫匯跑體育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長征、浙江郡安里文旅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郞陽升、凱樂石品牌總監孫娜共同研討。訪談主持人為中國馬拉松年度人物、人民網監事會主席、研究院院長唐維紅。
2022年10月,國家體育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指出,擴大戶外運動覆蓋面,推動戶外運動產業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戶外運動需求。其中重點提到,推動戶外運動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包括加強戶外運動與教育融合,推進戶外運動與旅游深度融合,推動戶外運動與衛生、健康、養老等融合,支持戶外運動與文化產業融合,推動戶外運動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路跑賽事如何更好與其他業態融合發展,值得深入探討。
訪談現場(由左至右依次為唐維紅、王裕雄、花云、李長征、孫娜、郞陽升,攝影:人民網于凱) 相關視頻
變化顯著:參與者更多、覆蓋面更廣、組織運營更專業
與會嘉賓盤點了2023年以來路跑賽事的創新與突破,參與人數更多、選手成績更好、賽事覆蓋面更廣、組織運營更精細、賽事內涵更豐富更具特色,成為突出變化。
花云提到,經過這幾年的調整和變化,賽事運營與城市文化之間融合得更緊密,也更有特色。各地通過打造差異化、多元化的品牌形象,凸顯賽事的獨特價值。如2023年的新疆吉木薩爾天山馬拉松、浙江紹興馬拉松、海南儋州馬拉松賽等,都極具當地特色。
李長征表示,“作為賽事運營商,我們把馬拉松運動帶到一座座城市,讓當地的老百姓感受馬拉松的魅力,擴大賽事的影響力。同時,也利用賽事實現城市的宣傳推廣,讓更多的人來到當地參賽、游覽。”他以無錫馬拉松為例表示,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無錫馬拉松精英選手和大眾選手的成績都實現了顯著提升。今年何杰和楊紹輝兩位選手雙雙打破塵封16年的中國馬拉松紀錄,同時錫馬還創造了國內首次單場賽事“千人破三”的紀錄。
孫娜認為,2023年越野賽事體現了四點變化:一是整體參賽人數增長,跑者的身份也越來越多元化,既有精英選手,也有普通愛好者。越來越多的參賽者開始沉浸式享受越野賽事,把越野跑當成享受生活、接近自然、與自己深度交流的方式,并積極分享給他人。二是全國越野賽事覆蓋面積越來越廣,各區域逐漸實現了均衡發展,無論是北方、華東、華南,還是成渝等西部地區,通過挖掘自身優勢,賽事定位更加清晰,辦出了可圈可點的精品賽事。三是基礎設施建設得越來越好,包括步道建設、目的地酒店建設等。四是越野賽事的組織方也越來越專業,向精細化運營方向發展。
郞陽升認為,新時代下馬拉松的跨界融合方向越來越清晰,呈現出三個鮮明特點。首先,他以莫干山郡安里項目為例表示,通過打造集戶外運動、高端度假以及賽事舉辦為一體的綜合性文體旅度假產品,為賽事運營公司提供線下服務,幫助賽事實現了從房間到空間、從靜態旅游到動態度假、從身體受虐到精神放松三大跨越。“從這一產品可以看出,目前馬拉松賽事的融合度越來越高。”其次,越來越多的城市青年和高凈值客戶加入到賽事中來,從中獲取情緒價值。最后,賽事正朝著更好玩、更有趣、更有價值的方向發展,如將賽事做成一場論壇、一個市集、一次嘉年華等。
花云提到,經過這幾年的調整變化,賽事運營與城市文化之間融合得更緊密,也更有特色。各地通過打造差異化、多元化的品牌形象,凸顯賽事的獨特價值。
賽事與其他業態加速融合,助力城市發展和鄉村振興
唐維紅表示,2023年包括馬拉松在內的體育賽事在各地火熱展開,為體育消費市場增長按下“快進鍵”。觀察發現,馬拉松賽事正與其他業態加速融合發展,行業呈現出更多活力。馬拉松已經不單單是一場體育比賽,而是一項系統工程,成為地方實現可持續發展、提高百姓幸福感的重要抓手。例如,日前舉辦的“2023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 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上,對于馬拉松如何帶動產業發展,各地體育部門的負責人都給出了一些數字和案例。其中江西省體育局局長李小平介紹,江西省今年舉辦了20余場城市馬拉松,南昌馬拉松帶來的各種營業收入1.25億,對當地經濟社會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
與會嘉賓結合自己的辦賽、參賽經歷表示,馬拉松賽事在與其他業態融合發展方面具備一定優勢,當前我國馬拉松賽事正在探索與旅游、健康等各類產業的融合發展。
孫娜認為,對于參賽者和運動員來說,參加越野賽并不僅僅是那幾小時的參賽過程,而是一個360度的沉浸式完整體驗,包括衣、食、住、行、游、購、娛、拍等。因此,目前很多賽事都在不斷挖掘參賽者的深度訴求,提供更多元更貼心的服務。如根據天氣推薦參賽服裝,提供酒店住宿優惠和餐廳用餐折扣,推薦參賽地當地的景點等。
花云以廈門馬拉松為例表示,“為將廈馬打造成體驗更加豐富的賽事以及容納更多場景的平臺,同時也為跑者帶來多維度的賽事體驗,我們首先嘗試了賽事資源與平臺方面的融合。如線上平臺打破了空間的局限,近年來受到市場的關注。早在2018年,我們就和悅跑聯合發起了廈馬的線上跑活動,今年我們又和高德地圖合作,開展廈門全球線上跑活動。同時,我們關注體育消費,打造‘一賽一節’的融合概念。通過與餓了么平臺聯動合作,讓外地跑者在廈門享受消費優惠福利,感受友好的城市氛圍,也為無法來到廈門參賽的全國跑者提供與廈馬更貼近的線上溝通和互動渠道。”
在賽事與跑者融合方面,花云介紹,除了廈馬這一主體賽事之外,還有很多貫穿全年的配套活動,包括體系完整的公益環保行動、鼓浪嶼早餐跑等城市體驗活動以及“廈馬歡樂購”活動等。孫娜表示,一場賽事不僅僅是參加比賽的過程,運動員和參賽者需要提前開始訓練。凱樂石會在這些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包括組織線下訓練營和賽事分享會等社群服務,為參賽者做賽事規劃,幫助了解自身身體狀態,從而獲得更好的參賽體驗。
李長征認為,“與足球、籃球、排球等其他體育項目有本質的區別,馬拉松吸引群眾廣泛參與,如報名廈馬的有十多萬人,參賽的有幾萬人,證明馬拉松賽事是一項超級融合的活動。”
郞陽升建議,馬拉松不僅可以與城市融合,還應主動融入鄉村、融入基層,為鄉村振興賦能。他以莫干山越野賽為例表示,要將當地的風景風俗融入越野路線,“路線要體現當地最有趣的風俗民情,參賽者經過時可以拍照留念并記錄分享”,“風景還要有故事,‘風花雪月’才能讓人記憶深刻。”賽道不僅要包括當地原有的鄉村道路,還有當地農民勞作的小路,以及地方政府打造的健身步道。他號召鄉村賽事的運營商,積極為鄉村賦能,“馬拉松讓鄉村更美好,鄉村讓奔跑者更向往”。
作為研究體育產業的學者,王裕雄特別關注馬拉松賽事的商業模式。他認為,在目前中國居民體育消費水平相對較低的情況下,一個產業或者是一項賽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首先應解決盈利問題。而與其他業態之間的融合發展,恰恰可以解決賽事當前的商業模式和盈利問題。
具體來說,越野賽事的收入來源來自于三個方面。一是來自于C端,即跑者。需要通過與其他業態融合更好地滿足跑者的各種訴求,從而刺激消費。二是來自于B端,如贊助商。通過打造賽事的無形資產——品牌,為贊助商賦能,從而獲得贊助商的支持,這其中也需要賽事與其他產業相互融合。三是來自于G端,即政府。在一座城市或者鄉村運營一場賽事,通過融合當地的資源稟賦特色,會更好地推動當地經濟社會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這類賽事產生的外溢效應,會促使當地政府給予賽事一定的補貼。
他認為,過去十多年來,中國馬拉松賽事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和創新,實現了與農業、工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等業態的深度融合。特別是賽事與數字技術的融合,將在未來重塑馬拉松賽事的商業價值,這一趨勢值得高度關注。
融合發展優勢突出,培育匠心精神是關鍵
嘉賓認為,當前馬拉松等賽事的融合發展,在市場基礎、政策支持等方面優勢明顯,而在資源整合、用戶成熟度等方面略有不足。
在融合發展的優勢方面,花云認為,隨著近年來馬拉松賽事的井噴式發展,參與者眾多,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場基礎。其次是政府非常重視,出臺了不少支持政策,助力賽事更好地調動其他社會資源。再次,當前賽事的組織運營不斷精進,服務也不斷下沉、不斷精細化。與國際優秀賽事相比,國內賽事應該堅持文化自信,做出自己的特色。她認為,在如何更好整合各方資源方面,未來仍需繼續努力。
孫娜認為,與國外相比,由于發展階段不同,賽事也呈現不同的特征,如用戶成熟度有所不同。“國外跑者會從外觀、跑步動作等判斷一雙越野跑鞋的質量,包括抓地性、舒適性等特征。但這種認知在國內比較少見,很多人不知道越野跑鞋與路跑鞋之間的區別,沒有辦法分辨細節上的變化,可見群眾對于體育裝備的了解程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對于運動的參與度還處于初級階段,這就需要我們投入大量的精力做教育、科普。但我們發展速度非常快,預計很快會縮小這種差距。”未來隨著中國跑者群體逐漸擴大,需要設計和制作適合中國人的產品,滿足中國跑者的需求,中國的賽事及相關體育產品也會越來越有自身的特色,形成一個個中國品牌。
郞陽升提出,隨著賽事的融合發展,我們越來越重視對賽事文化價值的挖掘,重視鼓勵更多大眾跑者參與、體驗,管理部門心態更加包容。
唐維紅建議,要把馬拉松人的流量變成經濟的增量。她表示,近年來,體育消費市場呈現多元化和品質化趨勢,折射出大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在今年第六屆進博會上發布的《2023年中國消費者洞察暨2024年展望》顯示,未來一年,18至34歲的消費者愿意將可支配收入的18%和26%花在健身和保健項目上。戶外體育消費新趨勢主要體現在四個“化”上:專業化、功能化、輕便化、時尚化。這也為賽事融合發展提供了機遇,相關機構和從業者要克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培育弘揚匠心精神,滿足跑者和市場的需求。相關部門也應有所包容,堅持穩中求進,處理好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關系。另一方面也要堅信我們自己的優勢所在,打造適合中國人的賽事品牌和產品。
新年新規劃:活動更豐富、服務更完善、場景更多元
臨近2024年,嘉賓表示,新一年將開展更豐富的活動、提供更完善的服務、探索更多元的場景、覆蓋更廣泛的用戶。
花云介紹,2024年廈門馬拉松將于1月7日開跑,賽事將圍繞“一賽、一節、一展、若干會”展開。主體賽事方面,仍然按照白金標賽事組織的標準要求舉辦,賽事獎金也從原來的四萬五美金提高到五萬五美金。節日方面,廈馬將從馬拉松賽事IP的運營向國際路跑文化盛典轉型,依托廈門良好的體育產業基礎,打造出馬拉松主題的嘉年華和體育品牌,陸續推出“廈馬歡樂購”、廈馬全球線上跑、廈門體育時尚季等活動。展覽方面,2024年將在廈門舉辦第五屆中國馬拉松博覽會,為行業交流提供平臺。會議論壇方面,結合近幾年大家關注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主題,基于廈馬綠色環保的實踐基礎,將會舉辦馬拉松賽事的可持續發展論壇等。
李長征介紹,2024年的賽事仍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除了無錫馬拉松、西安馬拉松等大型馬拉松賽事,公司還會舉辦一些中小城市賽事。李長征表達了對未來一年的期待,“新年的目標是讓賽事更安全、更精彩、更完滿。”
孫娜提到,賽事方面,明年凱樂石會打造若干不同類型的文化性賽事,如廣州100越野賽和凱樂石莫干山跑山賽等。跑者服務方面,將會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和更多場景上的支持,推出精英訓練營、小白訓練營、首野訓練營等。
郞陽升計劃明年推出兩大項目。一是探索舉辦寵物運動會,跑者可以和自己的寵物狗一起參加2公里、5公里、10公里等越野項目,并推出寵物友好型酒店,滿足有寵物跑者的多重需求。二是將更多訓練營、更多新型賽事等品牌導入到莫干山,在莫干山逐漸聚集起一批有影響力的群體,最終形成莫干山獨特的山地馬拉松生態圈。他希望,在莫干山培育孵化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越野基因,打造出中國山地馬拉松樣板,并形成獨特的品牌價值。
唐維紅認為,隨著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斷提升,馬拉松等體育賽事也需要在內容、服務、場景等多方面下功夫,不斷創新,與其他業態主動融合,為體育消費、為體育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可能性。當前,人口眾多、場景豐富、需求旺盛、科技助力等有利條件推動路跑賽事融合發展,中國馬拉松優勢顯著。她表示,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高質量發展的中國馬拉松將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發展需求,也為建設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鏈接:
金臺論策:“馬拉松+”如何更好實現多元業態融合發展? ——“中國馬拉松,何以高質量”系列訪談之三(視頻)
金臺論策:如何理解馬拉松獨特的精神與文化內涵?——“中國馬拉松,何以高質量”系列訪談之二(文字版)
金臺論策:如何理解馬拉松獨特的精神與文化內涵?——“中國馬拉松,何以高質量”系列訪談之二(視頻)
金臺論策:馬拉松熱潮下,一場高品質賽事應該什么樣?——“中國馬拉松,何以高質量”系列訪談之一(文字版)
金臺論策:馬拉松熱潮下,一場高品質賽事應該什么樣?——“中國馬拉松,何以高質量”系列訪談之一(視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