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媒體融合創新典型案例
一、首個專注視聽媒體內容生產的AI大模型“央視聽媒體大模型”發布
7月20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推出首個專注于視聽媒體內容生產的AI大模型——“央視聽大模型”(CMG Media GPT), 集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海量視聽數據與上海AI實驗室的原創先進算法、大模型訓練基礎設施優勢,提供節目創作、短視頻生成、節目剪輯、超寫實AI數字人、AIGC動畫、AI換臉等多方面應用,提升了視聽媒體制作的質量和效率。
圖1: 央視聽媒體大模型
二、新華社推出大型語言模型MediaGPT解決媒體實際需求
7月,新華社在新媒體大會推出在各類媒體數據上進行訓練的大型語言模型——MediaGPT,該模型專注于解決中國媒體實際需求。據新華社技術局人工智能總監、新華社國家重點實驗室人工智能算法高級工程師王仲豪介紹,MediaGPT構建了專門適用于媒體領域的獨特數據集,并開發了專門用于生成式任務的驗證方法,以新華社媒體可信數據矩陣為大模型基座訓練的規范化數據。
三、新華網測試發布AIGC-Safe,可協助檢測和識別虛假信息
7月,新華網舉行AIGC-Safe平臺邀請測試發布會。在此次AIGC-Safe平臺測試發布中,重磅上線內容安全檢測功能,以領先的檢測大模型和深度偽造內容大數據為支撐,覆蓋文本、圖像及音視頻的檢測,檢測速度快、準確率高、易于部署,能有效保障內容的真實性與合規性。在有效降低產業安全技術投入成本的同時提高安全保護效率,能夠廣泛應用于虛假新聞、AI換臉詐騙、活體攻擊、版權內容保護和學術誠信等多種檢測場景,為媒體、教育、金融、公安等領域的AIGC安全治理保駕護航。
圖2:新華網“生成式人工智能內容安全與模型安全檢測平臺”邀請測試發布會海報
四、四川規模最大的全媒體傳播“航母”啟航,天府融媒聯合體成立
7月17日,天府融媒聯合體成立儀式在成都舉行,四川有史以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全媒體傳播“航母”正式啟航,以更強大的力度和能力實現主力軍挺進主戰場。天府融媒聯合體由四川廣播電視臺、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四川新傳媒集團、中國廣電四川公司4家單位發起,聯合21個市(州)市級媒體、185家縣級融媒體中心共建。據介紹,天府融媒聯合體的主要任務是對省、市、縣三級媒體進行傳播賦能、技術賦能、人才賦能,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探索提供區域性支撐平臺。
五、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智媒云”推出八大創新應用
8月,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打造的“南方智媒云”推出包括小南AI寫作助手、小南云學習、智媒云盾、智媒主播等八大智媒創新應用,其中,“小南AI寫作助手”可提供智能檢索服務,也可以提供請示報告、會議紀要、會議通知等公文輔助寫作功能。“小南粵聽”基于南方智媒云語音庫,運用語音合成技術,為南方+用戶提供智能語音服務。“智媒主播”是基于動作捕捉、實時渲染、深度學習、建模設計等技術打造的有智能、有形象、可交互的個性化AI數智人產品。“智媒云盾”以人工智能大模型為基座,融合南方報業數十億中文語料數據和審校知識庫,打造覆蓋全系統、全場景、全流程的智能審校產品等等,為媒體智能化賦能。
六、人民數據上線首個全國性數據要素公共服務平臺
9月,人民數據基于人民云和人民鏈,上線首個全國性的數據要素公共服務平臺,連接數據主管部門、各地方交易所、各地方大數據局、平臺數商、數據經紀人、數據第三方服務商等,打通了數據確權、數據授權、數據流通交易的全流程,讓大數據在全國平臺流動流通起來。目前,這一平臺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數據交易平臺,日均數據活躍量達到1286萬余條,行業數據單個數據種類已達千余種。全國性數據要素公共服務平臺上線,將改變數據在全國層面“流通交易難”的局面,促進數據要素市場規范,確保數據流通交易的合規性,為數據要素市場的繁榮發展提供更順暢的路徑。
圖3:數據要素公共服務平臺上線儀式
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杭州亞運會轉播報道,創規模最大、觸達人次最高紀錄
10月,杭州第19屆亞運會落下帷幕,向世界奉獻了一屆“中國特色、亞洲風采、精彩紛呈”的體育盛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派出4500余人的工作團隊,歷史首次完成亞運會主轉播機構服務、首次以4K/8K標準向全球提供國際公用信號和相關媒體服務、首次在開閉幕式中應用AR虛擬技術,充分利用總臺全媒體多平臺傳播優勢,立體呈現亞運精彩,截至10月9日,杭州第19屆亞運會相關報道在總臺平臺的境內累計觸達人次達414.23億次。9月23日至10月8日,受眾累計通過總臺電視端觀看亞運會達341.53億次,通過總臺新媒體端閱讀播放量達72.7億次,創下了賽事報道規模最大、全媒體總觸達人次最高的紀錄。
八、澎湃新聞24小時直播頻道上線
10月,澎湃新聞24小時直播頻道π24H live上線。這一新型直播平臺是在澎湃新聞年均1500多場直播實戰的基礎之上應運而生,由四大矩陣組成:全球新聞事件的實時現場(事件直播)、澎湃視角的“千里江山圖”(慢直播)、覆蓋各個采編部門的“數字人矩陣”、 20個全新欄目以及未來打通內外資源孵化出的更多新聞up主,重新定義AI時代的移動互聯直播。
圖4:澎湃新聞24小時直播頻道上線
九、人民日報社發布“人民日報創作大腦AI+”
10月,人民日報社發布“人民日報創作大腦AI+”,集納大模型、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音頻語義理解、圖像識別等多項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內容智能化生產及協作,形成集智能化、場景化、自動化于一體的全新工作模式平臺,將更大程度促進人工智能賦能媒體融合發展。
十、封面科技“靈知”主流媒體算法
11月,封面科技發布全面升級的主流媒體算法——“靈知”主流媒體算法。"靈知"主流媒體算法是一套正能量、熱流量、強安全的算法,實現了內容生產、內容審核、內容分發和內容傳播的4類核心應用場景,包含近20個主流媒體算法落地產品,突出正能量信息和主流價值觀,實現媒體多元場景覆蓋和高效算法賦能。目前“靈知”已接入全國30多家省市縣級融媒體客戶,被列入四川省科技廳2022年度重點研發項目。
十一、川觀新聞構建國內最大數字記者矩陣
11月,川觀新聞官宣推出國內最大的數字記者矩陣,前后為40個真人記者制作數字分身,運用AIGC助力新聞跑快一分鐘。完成“數字分身”定制后,川觀新聞記者只需要在播報數智人平臺輸入文字、音頻,即可快速生成數字人播報視頻,隨時隨地生產出視頻新聞,大幅提升內容生產效率,提高了視頻內容原創產量,解放內容生產力。前場真人記者采訪,后場數字記者播報,雙線異地同步操作的報道模式,也重塑了內容生產流程,提供突破次元壁的智能新內容體驗。
十二、人民網發布“天目”智能識別系統
12月,人民網正式發布“天目”智能識別系統,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進行識別,能夠對深度偽造內容進行檢測,對合成手段進行追根溯源,積極探索“用AI治理AI”的內容風控新模式。公開測試數據顯示,“天目”對國內外主要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成中文文本的識別準確率達到93%。系統支持單次最多10萬字的數據檢測,對疑似AI生成句段明確標識,一鍵生成檢測報告。同時,系統不留存、不轉用任何檢測數據,充分保護用戶的數據隱私與安全。
(人民網研究院彭琪月編輯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