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觀察報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強調“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積極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培育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本報告以內蒙古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相關實踐為觀察樣本,反映當前地方推動優化營商環境的主要思路、舉措及成效,特別是發掘其中具有原創性、差異化的做法與經驗,以提供參考。
一、內蒙古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相關舉措與進展
截至今年6月底,內蒙古自治區全區市場經營主體發展到262.89萬戶,同比增長7.03%。通過優化流程、共享數據、綜窗改革,企業群眾提交辦事材料平均壓減57%,有效破解企業和群眾反映突出的“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企業辦理注冊、審批、備案等手續的時間平均減少了30%以上。
為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推動營商環境穩中有進、持續向好,內蒙古自治區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
(一)打造政策體系供給矩陣
一是先后迭代升級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以更優營商環境服務市場主體行動方案》(即1.0、2.0、3.0版政策),重點完善了營商環境的缺漏項和短板,推動實現智慧審批、智慧監管、智慧服務等營商環境數字化轉型升級。
二是持續加大對企業政策扶持力度,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關于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意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工作方案》。采用“年度要點+政策”組合模式,印發了《2023年自治區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要點》《內蒙古自治區2023年堅持穩中快進穩中優進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圍繞恢復消費市場、提振投資信心、擴大穩崗就業等領域,拿出200億元以上“真金白銀”,用于提高政策“含金量”,為企業發展創造條件、營造環境。
(二)打造機制運行聯動鏈條
通過堅持黨委政府高位推動、堅持比學趕超以評促優、堅持問題導向以評促改、堅持系統施策解難疏困、堅持全員參與渠道通暢等幾方面措施,打造優化營商環境機制運行聯動鏈條。
內蒙古自治區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自治區黨委、政府于2021年、2022年、2023年連續三年“開年第一會”即召開全區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新年首要任務來安排部署;黨委書記親自謀劃落實,陸續主持召開常委會、深改會、座談會,赴相關部門、盟市開展專題調研;自治區專門設置優化營商環境組,各盟市作為一把手工程相應建立推進機制,抽調精干力量成立工作專班,形成上下一心、左右聯動、齊抓共管的格局。
自治區建立了黨委、人大、政府、政協領導同志聯系走訪民營企業和商會組織制度,通過組織開展對接會、座談會、大調研等活動,架設政商談心交流、溝通協商平臺;建設了“蒙企通”民營企業綜合服務平臺,運用大數據手段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訴求建議快速響應、反映問題有效解決、個性化政策精準推送、服務工作站信息交互等服務,目前平臺累計注冊認證市場主體超過47萬余戶,累計發布惠企政策10000余項;自治區黨委依法治區辦在“蒙企通”平臺開設“反映問題”窗口,建立了反映問題“雙督辦雙反饋”機制,專門受理政務失信、拖欠賬款、政策不落實等事項,解決企業多年投訴無門、解決無望的老大難問題;自治區建立了盟市政務誠信季度監測和年度評估機制,定期通報政務失信情況,解決政府承諾不兌現、拖欠企業賬款等問題,累計清償拖欠中小企業款項1100多億元;強化營商環境正面宣傳和反面曝光,建設了“營商環境 優在內蒙古”網絡專題欄目,上線以來發布各類信息7000余條,警示案例64條,瀏覽量破兩千萬次。
(三)打造快捷高效政務環境
內蒙古自治區以打造“蒙速辦”政務服務品牌為契機,全面推行“一網辦”“一次辦”“掌上辦”“幫您辦”。
目前,自治區一體化政務平臺注冊用戶達到2683萬,其中個人用戶2459萬,法人用戶224萬。三級4300多個部門的政務服務事項納入平臺管理;政務服務網累計接入特色應用1119項,設置特色專題服務2640個,累計訪問6068萬次,日均訪問5.3萬次;已完成“蒙速辦”移動端提升、“智慧政務”應用系統、企業、非企業法人及個人電子簽章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建設。
目前,“蒙速辦”累計注冊用戶達1734萬人,訪問量超8.1億次;和企業群眾密切相關的不動產權證書、結婚證、社會保障卡、營業執照等627類證照已實現電子化,全區共匯聚超6900萬條電子證照數據,電子證照累計共享調用量達9.59億次,已有38.8萬項政務服務事項完成與電子證照的關聯,占全區政務服務事項總量的65.7%;發布《自治區本級部門政務服務事項“免證辦”清單》,包含471項政務服務事項,全區各級累計發布“免證辦”事項10.4萬項。
持續深入推進全區12345熱線工作,12個盟市熱線數據深度融合、業務運行互聯互通的系統平臺包含全渠道多媒體話務系統、工單業務系統、智能知識庫系統、運營效能監管系統和熱線融合支撐系統,并通過數據接口方式開展對接,建立起縱向貫通12個盟市,橫向聯動80個委辦廳局和服務企業的熱線服務體系;確定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通遼市、鄂爾多斯市作為試點盟市,加快實現12345熱線系統與110接處警系統間的語音話務及數據互聯互通、工單警單雙向流轉、受理反饋閉環運行等功能;充分發揮考核評價結果的導向、激勵和約束作用,加大對盟市辦結工單抽樣回訪力度,壓實承辦部門責任,按月通報熱線辦理情況并進行排名。目前,熱線整體“響應率、解決率、滿意率”呈逐月上升趨勢。
(四)打造富有活力市場環境
一是持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在企業開辦領域,上線新市場經營主體登記系統,完善企業開辦“一網通”平臺,實現企業開辦和簡易注銷“一件事一次辦”、“掌上辦”業務功能,在手機端APP實現有限公司和個體工商戶設立登記24小時無人工干預審批等。在工程項目審批領域,進一步完善自治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更加簡化,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更加優化。
二是持續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打造公平公正競爭環境。在政府采購和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持續清理妨礙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消除隱性壁壘和不合理門檻,全面建成政府采購“全區一張網”,通過政府采購“全區一張網”涵蓋的七大基礎庫、十大業務系統、2000多個功能點,覆蓋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2萬多家采購人、10萬多家供應商、1萬多名評審專家、1千多家代理機構,實現了全區政府采購信息系統互聯互通、資源共享。
實施惠企稅收提質服務。將191項辦稅繳費事項納入“最多跑一次”清單,推動實現“一次都不跑”;梳理發布233項內蒙古“非接觸式”網上辦稅繳費清單,96%的稅費事項、99%的納稅申報實現網上辦理,納稅人和繳費人的主要辦稅繳費事項已全部納入“非接觸式”清單。此外在持續減輕納稅人繳費人申報負擔、開展政策精準提醒和推送、提升企業開辦服務能力等方面推出一系列舉措。
提升金融保障支持力度。積極推動金融機構運用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定價,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1-6月,全區銀行業金融機構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59%,同比下降0.57個百分點。推動建立地方融資服務平臺,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選取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為金融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試點盟市,截至2季度末,兩個平臺發布信貸產品466個,促成1759戶企業獲得融資,融資金額58.31億元。金融支持“科技興蒙”政策成效明顯。
三是保護知識產權與激發創新創業動能。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推進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委托61家服務機構開展知識產權托管和維權訴訟服務,累計服務1.3萬戶市場主體;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優勢特色產業,布局建設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實施高價值知識產權培育計劃,推動專利密集型產業發展;建立乳業、草業、稀土、羊絨、沙棘五家自治區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獲批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局乳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2023年8月,全國首個乳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國家碳計量中心(內蒙古)乳業分中心啟動。
激發創新創業動能。激發創新活力上,建立初創科技型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新型研發機構及其孵化企業信貸融資綠色通道,在中國銀行、內蒙古銀行、呼和浩特金谷農商銀行、建設銀行設立了5家科技金融示范支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中信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科技信貸專業產品。截至2023年5月末,全區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3445.45億元,比年初增加240.55億元,同比增長8.4%;全區科技中小企業貸款余額62.59億元,比年初增加7.26億元,同比增長29.5%;對科技成果信息匯交工作成績突出的盟市優先支持申報自治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優先支持申報自治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基地、專業化技術研發與中試公共服務平臺、技術轉移服務機構。2023年1-5月,全區登記科技成果共217項,較2022年同期增加58.3%,成果類型仍以應用技術類成果為主。
此外,在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主體培育、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創業就業服務方面,推出一系列有效舉措。
四是促進對外貿易長足發展。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成立自治區穩外貿穩外資工作專班、自治區商務領域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編制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外資企業名錄,加大對重點外資企業服務保障力度;建立自治區外商投訴工作廳際聯席會議及自治區盟市外商投訴工作機制,制定《內蒙古自治區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辦法》。配合自治區政務服務局在自治區政務服務平臺開設涉外服務專窗。促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廣應用。制定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廣應用工作方案;建立與重點外貿企業聯系服務機制,對重點外貿企業優先進行宣傳、培訓、推廣,集中教學和上傳教學內容到國際貿易(內蒙古)“單一窗口”平臺,印制推廣應用學習手冊等形式,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分東部和中西部舉辦了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培訓會。截至2023年4月底,現有內蒙古地區(呼和浩特關區)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注冊企業11093家,其中活躍企業1522家。“單一窗口”應用率為發生業務企業100%應用。優化外商投資發展環境。出臺《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若干措施》《內蒙古自治區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加大對海外倉的政策支持;開發運行“蒙貿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為全區外貿企業提供一站式電子化全流程服務;制定實現跨境電商“加速跑”工作舉措,支持烏蘭察布市借助重慶跨境電商優勢探索“飛地”運行模式,制定《烏蘭察布(重慶)跨境電商營銷服務中心項目實施方案》,與中新(重慶)跨境電商產業園進行多次對接并達成合作意向。推進落實中國(包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改革任務;召開跨境電商中歐卡班協調推進座談會,鼓勵支持邊境口岸和物流樞紐城市推動中歐卡班開通運營;指導烏蘭察布舉辦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數字化轉型工作研討會,推動基地數字化平臺建設,提升基地龍頭企業數字化貿易水平;加強口岸收費目錄清單規范化管理,完成二連浩特口岸、滿洲里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動態調整;創新改革出口信保政策,通過提高保費支持上限、創新保單融資產品、降低保單年度費率、改革資金管理模式等,提高企業防風險、保訂單、拓市場能力。做好商務領域舉報投訴處理工作。出臺《內蒙古自治區商務領域舉報投訴服務管理辦法》,及時解決12345熱線反映的問題,自2022年熱線電話整合以來,共受理67件工單。同時,在門戶網站開設優化營商環境專欄和政務失信行為舉報渠道,規范受理、處理、反饋企業提出的問題。
五是提升市場監管效能。在常態化監管方面,制發《自治區市場監管局2023年度“雙隨機、一公開”抽查計劃》,涵蓋25個市場監管業務領域,65個抽查事項;制發《自治區市場監管領域2023年度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抽查計劃》,共63項,涉及25個部門。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區市場監管領域相關部門共制定抽查任務0.98萬個,檢查市場主體4.43萬戶次。在強化信用監管方面,開展以“深化包容審慎信用監管護航市場主體健康成長”為主題的信用提升行動,建立完善企業信用合規、信用修復、抽查容錯等制度。截至目前,移出經營異常名錄2.18萬戶,恢復個體工商戶正常記載狀態22.09萬戶,提前移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0.28萬戶,提前停止公示行政處罰信息84條。在信用風險分類監管方面,印發《自治區市場監管局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實施方案》,建立81個指標項,梳理歸集信用信息1012.25萬條,對63.21萬戶企業進行信用風險分類,實施差異化監管。在執法監管和證明事項方面,印發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清單、不予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清單、容缺受理事項清單、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目錄清單等4張清單,梳理匯總92項不予實施行政處罰事項、32項不予實施行政強制措施、7項容缺受理事項、1項證明告知承諾事項;制定《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裁量權適用規則》,進一步明確了不予行政處罰、減輕處罰、從輕處罰、一般處罰以及從重處罰的具體適用情形及條件;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全過程記錄、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行政執法制度。將行政執法與企業服務相結合,對不予行政處罰的,除責令整改外,采取批評教育、指導約談等措施,促進企業及經營者依法合規開展經營活動;依法對可免予處罰的輕微違法行為免予行政處罰,采取責令整改、批評教育等方式督促企業及經營者依法合規開展經營活動。2023年1至7月,全區糾正不規范行政執法行為81個,適用首違不罰的主體共117戶;對全區保留證明事項清單進行梳理,共保留證明事項9項。
(五)打造公正透明法治環境
一是強化司法制度供給。印發《關于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多元化解工作實施意見》。出臺《自治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司法保障意見》《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加強破產審判工作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內蒙古自治區關于建立破產處置協調聯動機制推動和保障管理人在破產程序中依法履職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方案》等一批制度規范。
二是提高司法服務質效。升級訴訟服務上,指導全區法院提升全區法院在線訴訟服務“一網通辦”能力。堅持高效便民原則,建成覆蓋三級法院的“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臺”,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市、烏海市等52家法院建立“24小時自助訴訟服務站”,提供網上立案、申請調解等一站式訴訟服務,人民群眾辦理訴訟事務實現全流程“掌上辦”;推動全區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工作,將更多符合條件的人民調解員、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律師納入特邀調解名冊,形成縱橫聯動、開放融合、集約高效的糾紛解決網絡。保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上,加強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保護,嚴格把握涉企案件罪與非罪的界限標準,制定規范涉企刑事案件審判的實施意見;全面推進破產與清算工作,針對破產在金融機構的金融債權比例較大的情況,與人民銀行呼和浩特支行、內蒙古監管局聯合印發《推進全區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實施意見》。與工商聯、僑聯、工會等機構構建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機制,對職工安置、金融風險、財產處置等問題進行解決,有序推進“僵尸企業”快速出清,促進具有拯救價值的危困企業重整再生。
三是破解司法執行難。推進執行聯動機制建設,2022年以來,全區法院通過“信用內蒙古”平臺將失信名單嵌入執行聯動單位工作系統,進行聯合懲戒;將自治區不動產管理機構網絡接入法院查控系統,健全住房公積金執行聯動機制,與公安機關系統連接,“線上”查控人口信息、住宿信息、車輛軌跡等。通過全面查控,為執行案件順利執結提供強力保障。
四是完善多元糾紛化解機制。全區109個旗縣法院成立訴調對接中心202個,助推旗縣黨委建立矛盾糾紛化解中心135個。自治區高院與工會、工商聯、人民銀行、銀保監局等部門建立多元解紛機制,引入專業調解力量;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已經在線匯集特邀調解組織1505家,其中人民調解組織1112家、行業調解組織134家、行政調解組織85家、商事調解組織15家、其他調解組織180家,專兼職調解員3682名。平臺內調解組織及調解員均實行動態管理,對調解成功申請司法確認的案件不收取費用;下發《關于開展涉企行政爭議訴前調解工作的通知》和《提升在線訴訟服務“一網通辦”能力的十項措施的通知》,對買賣合同、金融借款、民間借貸、交通事故、勞動爭議、離婚、物業、信用卡糾紛等八大類民商事案件先行調解。
二、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優化營商環境案例觀察
圍繞優化政務服務環境、要素保障環境、法治監管環境、創新創業環境,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實踐探索,涌現出很多典型案例,形成了許多原創性、差異化的經驗做法。
表2-1: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
(一)優化政務服務環境案例觀察
梳理發現,全區多數盟市政務服務環境建設不斷優化,主要表現在招標投標流程不斷完善、繳費納稅問題解決更加方便快捷、稅費繳納負擔減輕等方面。一些盟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成效顯著,審批效率和透明度進一步提升,全區“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次辦”“幫您辦”等措施不斷鞏固提升。
1.政務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更好滿足群企辦事需求
各地創新政務服務模式,政務服務的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呼包鄂烏四地實現省內和省外政務服務“跨域通辦”。2022年2月,呼和浩特市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與山東省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簽署《政務服務“跨域通辦”合作協議》,帶動全市9個旗縣區和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烏蘭察布市加入由23個省市413個地區成員組成的“云牽手聯盟”。目前,呼包鄂烏4地按照“異地收件——窗口初審——轉辦屬地——屬地審核——審批決定——出證送達”的辦理流程,依托“跨域通辦專窗平臺”實現“四城通辦”事項共計1239項。呼包鄂烏政務服務“四城通辦”工作逐步從“能辦”向“好辦”“易辦”“快辦”轉變,有效縮短了申辦人辦理時間,降低了辦事成本,提高了辦事效率。
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打造“無證明”城市。2022年9月,康巴什區制定印發《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辦公室關于創建“無證明城市”實施方案》。今年3月,康巴什區在全自治區內率先建設“無證明城市”,并逐項扎實推進落實。康巴什區主動研發“無證明城市”應用系統,率先將“無證明城市”建設工作延伸至各街道、社區,將涉及證明的審批事項和便民服務事項全部納入系統。自“無證明城市”改革落地以來,截止到2023年6月30日,康巴什區共辦理涉及“無證明”材料5199項,其中直接取消證明材料895項、實行告知承諾證明材料30項、部門核驗證明材料4274項,切實減少企業群眾在辦事過程中提交的證明材料。“無證明城市”建設切實解決辦事證明材料過多、“重復證明”“循環證明”等突出問題,打造“來康城·全辦成”政務服務品牌。
2.招投標科學性公平性不斷提高,加大監管力度
提高招標投標的科學性和公平性,完善管理機制形成監管合力,有效遏制圍標串標陪標亂象,也是不少盟市關注的重點。
呼和浩特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推行“評定分離”?改革。呼和浩特市制定并執行《呼和浩特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招標投標“評定分離”管理辦法(試行)》,編制配套指引及適用“評定分離”的招標文件范本,針對呼和浩特地區依法必須招標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項目推行“評定分離”改革。“評定分離”改革工作成效顯著,一是推動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健康發展,有效抑制借用資質投標、串通投標、弄虛作假、低價競標等招投標亂象,為選擇更適合項目特點的優質企業、快速推進項目進程提供有力支撐。二是促進營商環境政策落實。由招標人對中標候選人實行考察質詢,深入了解所有中標候選人生產經營狀況,有效防范不良誠信行為。既可以滿足重特大項目“招大招強”要求,也可以兼顧一般項目實施對本地企業的培育和扶持。
鄂爾多斯市加強招標投標領域事前事中事后監管,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近年來,鄂爾多斯市為提升全市工程招標代理的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完善管理機制形成監管合力,一是加強對招標代理機構的日常管理機制,制定出臺《鄂爾多斯市公共資源交易中介機構管理辦法(試行)》《鄂爾多斯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評標場地及現場管理規定》等管理制度。二是加強招投標動態監管。2023年6月至7月,鄂爾多斯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鄂爾多斯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展招標投標領域“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活動,對當地行政區域內從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招標代理業務的代理機構進行隨機檢查。通過檢查,進一步加大了全市房建市政工程市場交易監管力度,提升了工程招標代理的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
呼倫貝爾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通過“區塊鏈”技術賦能招標投標活動。一是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交易信息、主體信息、誠信信息和業績信息等各種類型的信息數據,打造信息數據上鏈共享新模式;二是打破平臺、應用、網絡形態和地域邊界,連接區域范圍內各種類型的數據,在信息打通共享機制下提高協作效率;三是對交易信息等關鍵交易數據進行上鏈存證,基于智能合約實現鏈上節點處理事務上的可信協同,讓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更透明、更公平、更具公信力。截至2023年7月,呼倫貝爾市和旗市區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電子服務平臺上鏈交易信息、主體信息、誠信信息、業績信息等四大類信息共363295個,實現區塊鏈存證。
3.稅費繳納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強化減稅降費
各盟市重點聚焦納稅人繳費人的需求,進一步打通服務納稅人繳費人的“最后一公里”,實現稅務服務的移動化、智能化和精準化。同時,不斷擴大稅費繳納綜合申報范圍,減輕稅費繳納負擔。
呼和浩特海關創新服務舉措,幫扶企業減負增效。一是深化調研服務,加強納稅引導。通過對關區主要稅源企業和重點企業調查走訪,及時掌握企業納稅計劃,收集整理企業困難、訴求,針對性提出應對措施,引導企業納稅;依托“烏蘭牧騎+稅收征管服務輕騎兵”,在關區主要稅源企業中篩選出優質企業,建立關企互信合作的征納關系,促進關企合作實現良性互動。二是加強政策宣傳,推進稅管業務改革。統一“稅款征收”等19項服務事項辦事指南;指導各現場對一次性告知、導稅服務、最多跑一次等各項服務制度及標準進行明確規定,統一各現場稅管業務答復口徑;推廣新一代稅費電子支付,提升稅收征管便利化水平。三是加強稅政研究,提供涉稅技術服務。以全國通關作業改革和“兩步申報”改革為基礎,在關區各現場實現“網上辦稅為主、現場辦稅為輔”的模式,在貨物通關作業中基本實現網上申報、網上審核、網上納稅、網上結關的業務流程;編發“規范申報目錄變更及易錯點解析”“企業合規申報指引”等,幫助進出口企業足不出戶便可清晰了解海關稅管領域的新政策、新要求和相關解讀。四是落實優惠政策,為轄區企業減負增效。應用減免稅“ERP聯網申報+快速審核”模式,實現企業端申請表及隨附資料“一鍵申報”和海關端減免稅審核確認“秒速辦結”。
赤峰市稅務局完善24小時不打烊的服務模式。通過建立三級問答機制、設立五類后臺坐席、引入智能外呼系統、建立品牌工作室等方式,使得納稅申報和涉稅問題解決更加方便快捷。此外,智能外呼和稅小i坐席的加入,讓政策推送更加精準。
4.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不斷完善,提升服務效率
通遼庫倫旗創建工程建設項目報建審批信息共享輔助平臺新模式。庫倫旗積極構建工程項目報建審批信息共享輔助平臺,探索“數字審批”應用場景,實現項目審批“加速度”。主要做法包括,一是以提升審批“質效”為目標,建構平臺服務功能。二是以編制審批“事項”為手段,配置平臺服務流程。三是以完善審批“系統”為契機,推動透明審批。在信息平臺創建之前,項目前期手續辦理審批領域多、耗時長、進度慢,各審批部門跟蹤、跟進不夠及時等情況嚴重影響企業項目開工時效。通過信息平臺建設,取得多重成效:一是動態呈現,實施跟進,讓審批的主體“快捷”起來。二是公開透明,提前介入,讓審批的對象“放心”起來。三是技術驅動,打破壁壘,讓審批的周期“縮短”起來。
烏海市優化代辦幫辦服務,為投資項目加速審批“下功夫”。烏海市圍繞投資建設項目立項用地、工程建設、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四個階段涉及的審批手續,不斷深入挖掘代辦幫辦服務優化方向,分別在優化服務流程、創新重點項目服務舉措、服務下沉園區、建設一站式服務大廳、完善在線審批五個方面下功夫,助推投資項目早開工、早落地、早生產。據介紹,自代辦幫辦服務推行以來,烏海市累計助推311家投資企業快速落地,為企業提供公司登記設立、投資項目備案、工程施工許可證核發等449件次審批事項代辦幫辦服務,構建形成了“縱向部門聯動、橫向部門協作”的投資項目代辦幫辦聯動服務體系,助力營商環境再優化。
(二)優化要素保障環境案例觀察
各盟市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積極促進水電氣暖一站式辦理,持續提升融資服務質效,全面落實人力資源結構性改革,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供各類要素保障。
1.筑牢水電氣暖保障,助推營商環境提升
聚焦“水電氣暖網”痛點問題,從提高辦事效率、改進服務質量、提升便捷程度等方面入手,逐步實現“一站式辦理”“無差別受理”的目標。
巴彥淖爾供電公司實現水電氣暖網一站式辦理。今年以來,巴彥淖爾供電公司推進“政務專窗、共享營業窗口、共享繳費終端、一張表單+聯合勘查”管理工作,建成了共享營業網點、共享政務專區,實現“一表申請,一窗無差別受理”客戶需求。
鄂爾多斯供電公司構建新型電力市場服務體系。鄂爾多斯供電公司全力打造“鄂電e享”服務品牌,深化“融e辦、滿e享、e點通”服務內涵。一是“融e辦”提高辦電“加速度”。從精簡辦電環節、壓縮辦電時限、降低辦電成本入手,向市場主體提供“一次都不跑”的高效率辦電服務。二是“滿e享”提供服務“有溫度”。以可靠的電力供應、高效的用電體驗、優惠的電價政策為抓手,讓市場主體感受到“不停電”的高可靠供電服務。三是“e點通”提升用電“延廣度”。將政企聯動優勢轉變為提升客戶用電體驗的務實舉措,助力市場主體享受“超前辦電”“智慧用電”高品質供電服務。同時積極拓展互聯網渠道業務應用場景,供電服務與全區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蒙速辦APP全面對接,電子渠道業務辦理功能達到7類44項,常辦業務上線率達100%。
2.全面落實人才引培育工作,構筑人才集聚新高地
全區不少地方大力推進人才隊伍提質增效工作,著力實施技術技能人才引育提質工程,深入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構筑人才集聚新高地。
鄂爾多斯人才科創中心揭牌啟動,打造科創賦能新地標。今年6月15日,作為鄂爾多斯系統構建的“一心兩園八基地”平臺體系中的“一心”——鄂爾多斯人才科創中心揭牌啟動。人才科創中心聚集重點產業鏈,通過創新一體化運行機制、搭建一站式服務平臺、打造一系列特色品牌,著力引進、培育、孵化一批極具發展潛力的創新創業團隊和項目,賦能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目前,人才科創中心已首批入駐7個院士團隊和16家創新企業,涉及新能源、智能社會治理、數字經濟、生態環境修復、礦山智能管控等領域。同步有50余家科技創新、知識產權、法律服務、信息咨詢、金融稅務等服務機構正在對接進駐。
阿拉善盟人社局深化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推行企業自主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一是協同推進,多方合力。阿拉善盟人社局重點引導規模以上龍頭企業、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等申報職業技能等級評價機構,服務企業職工和社會人員,拓寬認定工作覆蓋面。擇優遴選評價機構,面向全盟技能人員開展技能等級認定服務。二是自主評價,統一平臺。阿拉善盟把評價的組織實施、考務管理權限交給用人單位,鼓勵用人單位自主開發考試題庫,自主設定申報條件,自主組織評價。三是規范認定,創新完善。阿拉善盟評價機構備案申報實行全流程網上留痕;推行面向社會人員等級認定“清單式”服務,督促全盟評價機構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線上發布技能等級認定計劃公告。
3.持續提升融資服務質效,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題
提升融資服務質效方面,通過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惠企服務活動、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等方式,進一步做好惠企紓困工作,為企業注入資金“活水”,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烏蘭察布察右后旗信用聯社采用商標權質押方式助力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在了解到察右后旗北方馬鈴薯批發市場有限責任公司流動資金出現短缺后,察右后旗信用聯社主動為企業“出點子”,經與客戶協商,后旗聯社研究決定,通過“后旗紅”商標專用權質押方式來防范可能出現的風險。最終,察右后旗信用聯社成功為企業辦理貸款285萬元,擴寬了抵押物范圍,有效彌補小微企業抵押不足、用款頻繁等問題,緩解了企業融資痛點。
農行錫林郭勒分行推出“智慧+”場景構建金融新生態。中國農業銀行錫林郭勒分行創新金融服務模式,通過綜合集成系統平臺為牛市經紀人提供智能化、數字化、可視化、自動化、網絡化的技術服務,大幅提升牛市的運作效率與效果。此外,為進一步彌補錫林浩特市牲畜交易領域信貸產品缺口,農行錫林郭勒分行首創推出“活畜e貸”產品,向符合一定條件的且在誠昭牛市進行賣牛交易的自然人,發放全流程自助操作的可循環使用的農戶貸款。該產品解決了牛市經紀人群體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截至6月30日,錫林浩特市支行累計向牛經紀人投放“活畜流通e貸”2435萬元。
(三)優化法治監管環境案例觀察
各盟市在信用環境建設、辦理破產案件等方面下功夫,健全法治監管體系,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1.深入推進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誠信守法環境
通遼市發改委創新信用核查新模式。通遼市發改委將信用核查前移到各行業領域行政服務事項企業材料組織環節,通過設計多種查詢模式途徑,創新信用核查新模式,解決了企業在評優、評審、審批等政務服務關鍵環節因被查出自身信用問題受到限制、無法參與問題。同時,切實降低了企業負擔,提高了企業參與、辦理各類事項的成功率。
具體來說,通遼市發改委開發“信用通遼”APP,該APP具備信用政策、信用動態宣傳,信用信息公示查詢等功能。企業或個人只需手機關注APP,即可實時掌握國家、自治區及本市信用政策,在參與行政服務事項前自行查詢自身信用狀況。通遼市發改委還制發相關通知,要求各地區、各行業主管部門根據行業監管服務特點,將信用核查環節前移到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許可、市場準入、資格審查、評先評優、證券發行、資金扶持等政務服務事項材料組織環節,避免企業重復申請、填報。
2.科技賦能破產服務保障,提高辦理質效
錫林郭勒盟烏拉蓋管理區人民法院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成立內蒙古自治區首個重整投融資平臺。今年3月21日,烏拉蓋管理區人民法院與阿里巴巴集團(阿里資產)舉行“烏拉蓋重整投融資平臺”合作共建業務交流會暨簽約儀式。據介紹,該平臺設有“找企業項目”“找投資人”“找配資機構”“重整價值識別”“重整計劃書指導”等五大功能板塊,提供項目推介、評估詢價、拍賣競價、融資配資等集約化資產處置服務。該平臺進一步延伸破產服務保障功能,與多家銀行機構達成合作框架,通過創新融資模式、引入具有資質和實力的資產管理公司、借助互聯網金融科技等方式,在破產資產處置效率提升、重整價值精準識別和破產重整融資支持力度等方面實現迭代升級,進一步降低破產辦理成本,提高辦理破產案件質效,為投資者提供保障、為破產企業重獲生機,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案例觀察
部分盟市聚焦持續深化知識產權保護,著力優化公共醫療服務等宜居環境,推動實現地方高質量發展。
1.打造知識產權“軟實力”,構建創新發展“硬環境”
呼和浩特市場監管局推出四舉措提升知識產權保護運用水平。2023年以來,呼和浩特市場監管局以“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服務體系”為主線,出臺一系列舉措,不斷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制,提升知識產權保護運用水平。一是推出知識產權工具箱及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包,促進形成知識產權運用“新突破”;二是開展知識產權專業研學活動,促進形成知識產權保護“新路徑”;三是發布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專項計劃,促進形成知識產權服務“新模式”;四是舉辦“知識產權在您身邊”活動,促進形成知識產權保護“新生態”。
2.打造便捷高效醫療保障服務,構建宜居環境
為以更優的醫療保障服務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內蒙古自治區在打造便捷高效的醫療保障政務服務、持續提升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服務等方面做出部署。在此背景下,不少盟市加快優化醫療保障服務。
鄂爾多斯達拉特旗打造群眾稱心的“便民醫保”。旗醫療保障局著力構建“1+N+X”醫保便民服務體系,高標準打造醫保便民服務窗口,以旗級醫保經辦服務窗口為中心,依托醫療機構、便民服務中心及銀行,打造N個醫保服務站,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藥店打造X個醫保服務點。目前,全旗已建成并投入使用55個基層醫保服務站和160個基層醫保服務點。服務站可辦理參保繳費、住院費用手工報銷等17項醫保高頻業務,服務點可辦理城鄉居民參保登記、異地轉診人員備案7項醫保高頻業務。參保群眾根據“便利、自愿”原則可任意選擇就近的基層服務站(點)辦理醫保業務,實現了全旗醫保便民服務網點高密度、全覆蓋,讓群眾享受到醫保業務“家門口”辦理的便捷服務。
烏海市全面實現工傷保險就醫聯網結算。今年以來,烏海市人社局社保中心高質量推進工傷保險聯網結算改革工作。7月17日,來自工傷保險協議醫療機構上傳的265件醫療(康復)費用全部審核完畢,標志烏海市工傷保險就醫聯網結算改革工作全面落實。工傷保險就醫聯網結算,改變了以往費用由用人單位或個人先墊付,再到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申報,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受理審核后再報銷等程序,避免了工傷職工來回跑腿,降低了用人單位或個人墊付壓力,有效保障了工傷職工的切身利益,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實現了工傷職工、協議醫療機構和工傷保險經辦機構“三贏”新局面。
三、內蒙古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傳播分析
(一)央媒報道中的內蒙古營商環境
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相關舉措與成效獲得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和點贊。“綠色發展”“一網通辦”“免申即享”“跨區域事項通辦”“駐企法官工作站”“三調三減”“獲得電力”“清潔能源”“零碳產業園”“創新主體”“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投資熱點城市”等成為相關報道高頻詞匯。
圖3-1:2023年以來中央媒體報道“內蒙古營商環境”高頻詞匯 統計時間:2023年1月1日至9月10日
以今年1月1日至9月10日的《人民日報》報道內容為例。統計發現,自治區各盟市今年優化營商環境重點報道中,涉及鄂爾多斯市營商環境相關報道最多,達18篇。呼和浩特市與通遼市各9篇,赤峰8篇。相關報道呈現了內蒙古自治區營商環境持續向好的積極態勢。
圖3-2:2023年以來《人民日報》關于自治區各盟市營商環境重點報道數量
媒體報道中的內蒙古自治區營商環境主要有以下特點:
1.創新政務服務模式,強化助企政策支持
今年以來,各盟市把創新政務服務模式,強化政策支持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先手棋”,相關舉措屢獲央媒關注與點贊。例如,“內蒙古繼續通過‘免申即享’模式直接向符合條件的企業精準發放穩崗返還資金”(《上半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9279億元——政策加力提振經營主體信心》人民日報2023年8月6日 第2版)。鄂爾多斯市頒布實施《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獲評“著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人民論壇)》人民日報2023年4月25日 第4版)。通遼市科爾沁區政務服務局業務實現與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政務服務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政務服務局等9家單位“跨區域事項通辦”,媒體評價為“優化營商環境有力舉措”(《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優化營商環境 促進產業發展》人民日報2023年3月29日 第6版)。
2.擦亮能源“金字招牌”,加強人力資源保障
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煤炭、電力、清潔能源等產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媒體報道關鍵詞。特別是電力、清潔能源供給成為內蒙古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提升的“金字招牌”,屢被關注。例如,“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布爾臺煤礦綜采工作面,機器在開足馬力生產”(《迎峰度夏 保障電力供應(新時代畫卷)》人民日報2023年7月25日第8版)。鄂爾多斯市開工建設年制綠氫3萬噸、綠氧24萬噸的綠氫耦合煤化工項目、布爾臺煤礦開足馬力生產保障電力供應等,獲評“全方位提升能源供給保障能力”(《全方位提升能源供給保障能力(中國品牌 中國故事)》人民日報2023年7月17日 第1版)。
近年來,內蒙古積極打造多層次、多元化的人力資源市場格局,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內蒙古高技能人才總量達110多萬人,鄂爾多斯各類人才資源達7.8萬人等內容受到媒體關注。例如“為了形成更完善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鄂爾多斯東勝區為優秀人才發放‘人才服務卡’,從10個方面為優秀人才提供精細化服務。比如興建‘人才大廈’,對大型人才活動給予補貼;為各鎮匹配鄉村振興人才工作專項經費等。當地掛牌運行人才服務中心,編制發布重點產業人才需求目錄,赴京、津、浙等地高校招引高層次人才500人。同時采取掛職兼職、項目合作、技術入股等方式,柔性引進高精尖人才”等(《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織密人才網絡 助力產業發展》人民日報2023年7月31日 第10版)。
3.完善法治監管體系,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內蒙古自治區通過健全法治監管體系,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成為媒體報道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例如,“近年來,內蒙古法院系統先后制定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評估指標體系及具體措施30條,出臺《依法加強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等制度機制43項,推進‘繁簡分流’改革,推出涉企訴訟‘綠色直通車’、緩減交訴訟費、設立‘駐企法官工作站’等惠企舉措,構建對企‘開門納諫’長效機制,深入了解企業發展中的難點、堵點、痛點”(《內蒙古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人民日報2023年1月17日 第11版)。此外,包頭市入選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的“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縣、區)”也獲媒體重點關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關于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和項目命名的決定》人民日報2023年1月4日 第6版)。
4.大力培育創新主體,發展厚植綠色底色
創新創業環境方面,高新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媒體聚焦的重要方面。例如呼和浩特市中環產業園“入駐的16家半導體和光伏行業企業競相躋身國內、國際第一梯隊,成為三北地區探索綠色轉型發展、走創新之路的一個縮影”(《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2023年8月3日 第1版)。此外,呼和浩特市入選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組委會聯合普華永道編制的“第二批中國投資熱點城市”也引發關注(《第二批中國投資熱點城市名單發布 》人民日報 2023年9月11日 第10版)。
作為中國北疆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內蒙古近年來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推動能源體系向綠色、低碳、無碳轉型。相關內容屢見媒體報道,獲評“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例如,“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連續舉辦了8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向世界各國生動展示了防沙治沙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科學技術賦能防沙治沙(開卷知新)》人民日報2023年7月21日 第19版)。鄂爾多斯市通過建設伊金霍洛旗零碳產業園發展“是內蒙古自治區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內蒙古近年持續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經濟成為全區發展的新亮點”(《內蒙古持續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完善產業鏈 培育新動能》人民日報2023年6月3日 第5版)。
表3-1: 2023年《人民日報》涉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營商環境重點報道
(二)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中的內蒙古營商環境
以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數據為樣本,可以觀察內蒙古自治區在回應企業群眾訴求、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表現。
1.推動便民渠道互聯互通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積極打造全區統一的營商環境監督體系,推動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平臺與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等渠道互聯互通。當前,自治區領導以及各盟市領導都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開設了留言渠道,在線回應網民訴求。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至7月31日?,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涉及內蒙古相關留言共7000條。在各盟市中,包頭市、呼和浩特市、通遼市留言數量位列前三,分別為488、472、303條。
圖3-3:2023年以來人民網“領導留言板”自治區各盟市網民留言數量
2.構建投訴辦理工作閉環
內蒙古自治區積極構建全區統一、具有高識別度的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平臺,構建違法違規行為線上投訴受理、轉辦、督辦、處理、反饋、回訪的工作閉環。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數據顯示,自治區各盟市網絡政務回復率均較高,其中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烏蘭察布市回復率達100%。其他盟市回復率也在86%以上。
圖3-4:自治區各盟市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回復率
3.營商環境問題“接訴即辦”
內蒙古自治區深化營商環境主體責任落實機制、問題線索查處機制、辦理效果公開機制,實現營商環境問題“接訴即辦”。
例如,5月6日,有網民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其在“五一”期間開車前往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到達景區后被通知因冰雹封路,其不得不原路返回。網民質疑當地相關部門未在旅游公路起止點處設置清晰的警示告知牌,也沒有第一時間向導航APP共享路段信息,當地為游客服務意識有待提升。對此,“阿爾山市委督查室”迅速回應表示歉意,同時表示阿爾山市委、政府已加派工作人員力量對該路段進行除冰作業,全力保障游客出行。目前,阿爾山市正在全力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著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服務水平。當地黨政部門及時回應關切,同時積極推動解決實際問題,贏得網民理解。該網民在后續留言中表示“滿意”,并稱“問題已經解決”。
(三)海外傳播中的內蒙古營商環境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積極打造覆蓋范圍廣泛的國際傳播新媒體矩陣,講好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的故事,積極傳播內蒙古優化營商環境成效。
目前自治區擁有“綠色內蒙古”(Green Inner Mongolia)臉書(facebook)賬號、“探索內蒙古”(Discover Inner Mongolia)臉書賬號、圖享(Instagram)賬號和“中國內蒙古”(Inner Mongolia China)推特(Twitter)賬號等海外社交平臺賬號,還有內蒙古英文網等網站。
不少盟市開通了海外社交平臺賬號與網站。例如鄂爾多斯開通了推特和臉書賬號“中國鄂爾多斯”(Ordos,China)。此外還有卾爾多斯市英文網、包頭市英文網、阿拉善盟英文網等。
“探索內蒙古”臉書賬號注冊時間為2017年4月12日。截至2023年9月,該賬號粉絲總數為150萬人,平均發帖量約為30條/月,平均互動量為500次/條。“中國鄂爾多斯”臉書賬號粉絲48萬人,推特賬號粉絲3萬人。
內蒙古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成為海外傳播重要主題,獲得不少海外網民關注。例如,“中國鄂爾多斯”推特與臉書賬號積極向世界講好中國綠色發展故事,在海外成功圈粉。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賬號、埃里克?索爾海姆(前任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賬號等均關注了“中國鄂爾多斯”。自治區專門開設的“綠色內蒙古”臉書賬號,將內蒙古的草原、森林、大漠、山水、文旅、農業、工業、能源等“綠色”主題內容,以高清圖片、精美海報、抓眼球的微視頻、輕量級信息圖表、活動直播等豐富的形式向海外傳播。
此外,相關賬號發布的“我國首個年產萬噸綠色氫能項目”“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持續增長”等內容均引發海外網友積極點贊。
四、結語
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要進一步優化政治生態,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政治生態、經濟生態、社會生態的綜合反映,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土壤,在區域競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都要求各地把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從“一網辦”“一次辦”“掌上辦”“幫您辦”,到“無證明城市”“招投標評定分離”,從“企業群眾提交辦事材料平均壓減57%”,到“企業辦理注冊、審批、備案等手續的時間平均減少30%以上”,一系列舉措和數據,呈現了內蒙古自治區對標先進、銳意改革、奮勇爭先,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堅定決心和有效努力。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營商環境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肯定階段性成效的同時,仍要清醒地看到差距。在深化市場化改革、充分保障公平競爭,強化法治化支撐、切實穩定企業預期,提升國際化水平、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等重點領域,各地仍需持續深化探索。優化營商環境的新實踐、新突破、新氣象,需要堅持系統觀念、協同發力,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堵點,堅持探索求變、敢于擔當,堅持久久為功、鍥而不舍。相信內蒙古將以更優的營商環境,提振發展信心,激發市場活力,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活力、提供支撐。
執筆:人民網研究院研究員 廖燦亮、劉珊
注釋:
1. “評定分離”是指評標委員會根據招標文件規定的評標標準和方法對投標文件的價格、技術、質量、品牌,投標人履約能力等因素進行評審后,向招標人推薦一定數量的合格的中標候選人,再由招標人組建定標委員會,根據評標報告和評標委員會推薦的中標候選人,結合項目規模、技術難度等因素,按照規定的決策程序,擇優確定中標人。“評定分離”的宗旨是落實招標人的主體責任,實現權責對等。采用“評定分離”方式招標的項目,招標人不再授權評標委員會直接確定中標人。
2. 考慮到政府關注和答復留言需要時間,采集數據時間為9月5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